返回

2.和经纪人的初见 华娱之流量天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榄枝,本来一心娱乐夹在中间是不占什么优势的,毕竟公司年初才刚成立,现在也才刚步入正轨,确实也没什么底蕴……

但没想到袁华拒绝了所有大公司的邀约,最后钦点了一心娱乐,这可以说是给了杨思维一个意外惊喜。

袁华不是没想过签大公司,但是大公司山头林立,内斗都很严重,一不小心就会卷入其中……

另外现在都14年了,说实话最近两年娱乐圈的趋势,基本上有头有脸的艺人都纷纷自立门户,各种个人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

这两年比较流行的玩法是——艺人合约期满成立个人成立工作室,然后公司溢价收购相关公司,签订对赌协议,这样算是双赢,意思是公司赢两次。

这年头,娱乐公司也被资本侵蚀的很严重,说实话,对于艺人的助力早就没有过去那么明显了,所以根本没必要迷恋大公司。

和杨思维签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顺利的打入京圈,因为杨思维师从内地第一经纪人王金花,属于根正苗红的京圈一脉,这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而且船小好掉头,签个小公司,到时候万一合作出了什么差池,也可以一拍两散;如果签了大公司,到时候想脱身都很难……

……

袁华开门见山:“这样,其他的咱们先放一放,最近有没有什么电影项目找我?”

杨思维从包里翻出一叠文件夹递过来说:

“那可太多了,甚至还有人直接报价3000万,想要拿下你的第一部电影邀约。”

不要以为3000万听起来感觉好像不高,其实网传鹿和吴等人片酬上亿,其实那指的是电视剧的片酬,早期他们电影的片酬也就差不多二三千万。

当然,这是特指14~16年这两年,后来随着国内影视产业的进一步繁荣,薪酬自然年年水涨船高。

别以为后来爽公主1.6亿天价片酬,就想当然以为14年流量艺人也能拿这么高的报价,毕竟有个词叫做——此一时彼一时。

众所周知,电视剧片酬的泡沫程度,是远高于电影产业的。

很少听说国产电影有天价片酬,对于明星来说,电影是刷逼格拿代言的,电视剧以及综艺才是直接赚真金白银。

其实想想也就明白,因为很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般来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至少要超过制作成本三倍,片方才能勉强盈利。

比方说,如果说片方给小鲜肉1亿片酬,那这个片子的成本得多少?

总局曾下发过《意见》,要求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的40%。

一般来说,主演的片酬应该不会超过总片酬的70%。

但咱们就极端一点,假设这40%全给了该小鲜肉男主角,然后通过1亿片酬反推制作成本大约为2.5亿。

那也就是说,这个片子至少得有7.5亿票房,制片方才能勉强收回成本。

但是你仔细比较鹿和吴等人的电影票房,粉丝贡献可能撑死也就2亿左右,几乎不大可能超过3亿,那片酬过亿这个电影不是铁赔吗?

所以说在当下,袁华的电影报价1000万左右算正常。

如果考虑到第一部个人电影的噱头,粉丝或许会比较看重这个,适当再上调一点,1500万也勉强说得过去。

但是直接报3000万,那个就纯粹属于溢价了!

师出无常,必有妖孽。

像这种溢价邀约,袁华是绝对不会多看一眼的,虽然他是很缺钱,但是他也明白“细水长流”的道理。

特别是流量艺人,必须要重视自己每一部作品的质量,尤其是票房和收视率。

哪怕评分低一点都不要紧,最多也就是被人家骂一骂,反正流量艺人本身就招黑,也没必要太在乎这个。

但是要是票房差了,那以后正经电影项目可就不会再找他了!

你看《伏妖篇》票房不及预期,是不是吴一凡就从此摇身一变成综艺咖了?

鹿含搞砸了《上海堡垒》,是不是马上就资源拦腰斩断,慢慢就只能去演电视剧了?

前车之鉴殷鉴不远,袁华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的演技在小鲜肉中间算得上是卓尔不群,但要说混个什么影帝,估计是有点费事儿……

起码这不是自己生涯初期应该考虑的事情,当前阶段他的目标是尽量参与一些票房高或者是收视率高的影视剧,哪怕不是主演也得努力往跟前凑合……

哪怕被人家骂蹭票房,至少也好过被人讥笑没作品……!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华娱之流量天王》,牢记网址:m.touwz.org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