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1章 火炮之威【第十更】 明左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按照炮管的口径进行布局。这样一来,开动膛线机之后,三把钨钢镗刀旋转,就可以同时在炮管里拉出同等间隔的膛线来。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三月底,经过多次改正后的第一门火炮终于出炉。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这可是大事,整个后营的军官都跑来参观了。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其中最激动的,非栗香筑不可。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他这个事实上的炮兵大队主官,手里终于有家伙事了。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野外的射击场早已清空,六个士兵推动火炮就位,分开炮架叮叮当当钉入泥土中。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火炮全部展开,长度有3.7米。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炮架的设计,也是出自左梦庚的手笔。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作战时展开,起到固定的作用。平时合拢就是车辕,可以供牛马拉拽。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本来为了轻便,工匠们采用的是实木。结果只开了一炮,炮架就断裂了。无奈之下,只好换成铁铸。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车架也是铁铸,一切的要求就是能够承受开炮时的巨力。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唯独车轮用的是实木,双层加厚,又用了铁条、铁钉铆实。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这样造出来的新式火炮,全重505斤,高度到成年人的胸膛。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这个重量和大小,绝对是天大的惊喜了。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和那些动辄千斤的佛郎机比起来,即使没有牛马,三、四名士兵就可以推着走。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在炮兵大队里,左梦庚特意添加了一个编制单位,那就是班。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一个班六个人,一个小队五个班。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一个炮兵班就可以负责一门火炮,也就是说,一个中队有十五门火炮。而一个大队则是四十五门火炮。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每门火炮配备五个提前装药的药筒,另外还有十桶火药。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在打出五发炮弹的时间内,已经足够给空余出来的药筒填装火药了。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在左营炮的设计上,左梦庚还添加了一个跨时代的东西。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那就是在炮膛靠近炮闩的下方,有一个贴合炮身的铁板。铁板的下面则是一个铁柱,铁柱上有螺旋纹。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这根铁柱穿过炮架,炮架上同样也有螺旋纹。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而在炮架的下方,则连着一个类似于转舵一样的东西。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一旦摇动转舵,那么火炮就可以上下调整角度,打击远近不同的目标。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至于火炮的左右射界问题……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对不起,这个真的超出了时代,左梦庚暂时也没有办法,只有由士兵们手动调整了。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看到靶子开始布置,军官们全都吃惊不已。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乖乖,这得有一千米了吧?”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左荣一边叫着,一边干脆自己测量起来。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其他人也觉着炮兵大队逞强。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就这么个小玩意儿,能打那么远?”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栗香筑挺胸昂首,很享受成为焦点的感觉。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等下真的开炮了,保证吓掉你们的大牙。”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左荣看不得他嚣张。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欺我没见过佛郎机吗?”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栗香筑拍打着炮管,如同欣赏珍宝。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佛郎机有这么好的卖相吗?”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这话大家还真的无法辩驳。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因为是精钢铸造的火炮,所以在阳关下整个炮身都闪烁着晶莹的白芒。配上黑幽幽的炮口,摄人心魂。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靶子是由十

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内容可能显示不完整,请退出阅读模式,m.touwz.org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