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7章 碗底的警告(3) 敦煌天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实际上,我对胖子仍然持有相当高的戒心。无论他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终归非我族类,其心必殊。

“要不要看?敢不敢看?”胖子追问。

我点点头:“非常乐意领教阁下的新技术。”

胖子击掌两次,有个年轻人推着轮椅进来,停在床边。

我摆摆手:“用不着,我能自己走。”

胖子摇头微笑:“何必逞强呢?高木的剑术有目共睹,虽然没有刺中要害,但你勉强下地行走,总会扯动伤口,不是什么好事。”

“在哪里观看资料?”我避开他的话头。

“出门右拐,第五个房间,直线距离大概三十米。”胖子回答。

我掀开盖在身上的薄毯,翻身下床。

此刻,我穿的是灰蓝条纹的病员服,脚下踩着的也是同样条纹的拖鞋。双脚落地后,小腹处隐隐作痛,但还可以忍受。

我不坐轮椅的另一目的,是为了测试一下自己的体力。身在匪穴之中,随时都要准备逃离,体力恢复越快,把控时机的能力就越强。

胖子挥手,年轻人将轮椅推出去。

我随着胖子出门,站在一条四米宽的白色走廊上。

如果这座建筑物处于山腹之中,那么一定设有数条换气管道,直达山体表面。只要找到其中一条,我就能迅速逃出,摆脱日本人的掌控。

当然,在那之前,我必须确认桑晚鱼已经安全。

“龙先生”胖子走在前面,大声提醒,“我得提前说明一点,莫高窟壁画的内容深不可测,解析其意义的方法肯定不止一种。我所发现的,大概只是最粗浅、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如果你在观看过程中有所顿悟,希望不会藏私,能够开诚布公地讲出来,大家一起研究。你说好不好?”

我无声地点了点头,算作回应。

中国学者对于莫高窟壁画的大量研究是从1984年左右开始的,三十多年来,编纂出版的大部头专著超过四千册,足够填充一大间私人藏书馆。

我大概看过其中百分之一的著作,约四十册左右,能够精读的,只有十册,其余三十册都是走马观花地翻阅了一遍。

在以上十册专著中,依据出版年代,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越到后来,研究者的视角便越集中在壁画表面,不再深入其成画的背景年代、关联史实、作者生平、内涵意义。相反,研究者们对于画面的架构、绘画笔触、颜料配方、氧化损毁等等旁枝末节津津乐道,并且据此展开大量联想,说了很多云山雾罩、似是而非的大道理。

这种研究习气十分值得商榷,既误导了读者,又浪费了精力,堪称是两败俱伤,与真正的研究背道而驰。

我在阅读中总结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宝贵经验,那就是“要想找到真知灼见,就得往《敦煌志》《敦煌文献》《敦煌史志》《敦煌地方县志》等等古代记录中寻找,在不同版本、不同描述角度中对比,最终得到最接近于真相的说法。

就像我听明水袖讲述“亡国之君断公主一臂”时,也会将描述那段历史的各种古代文字综合起来考虑,衡量明水袖讲的话究竟有多少可信性。

在莫高窟壁画的神秘性面前,只有那些夸夸其谈的伪学者们才敢大言不惭地说“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