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一章 风筝 超级系统在初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欧阳询和王秀才一起,已经按照商议的计划去修建藏书阁了,没有十天半月的,也完不了工。特别是李行之拿出的那些个孤本、古籍,只能全部抄写下来,然后将抄写本拿出去。否则,那些孤本损坏了,就得不偿失了。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当然,如果召集一些读书人,分发下去,一人誊抄几本,自然是容易,但是,对于嗜书如命的欧阳询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办法,如果在誊抄过程中,书籍损坏了怎么办?王秀才也不同意这个办法,最后,誊抄书的事情只能交由给他们自己来做,不过,在李行之的建议下,欧阳询也同意让石老夫子加入进来。虽然李行之没有去问石老夫子的意见,但是,对于爱书如他,想必是“荣幸之至”!

一切事宜商定好,李行之又当起了甩手掌柜。

到了下午,待吃过午饭,李行之又有些无聊起来。到了这里,生活悠闲了起来,一切都很好,就是少了些娱乐活动,让李行之有些不适应。

清明刚过,天气晴朗,有云。

李行之站在庭院里,风轻轻的吹过,吹得庭间的那棵枇杷树的树叶沙沙作响。他心中一动,却是想起了一件趣事来。

————————————————————

风筝,其起源早已不可考,至隋唐,风筝渐渐在宫廷贵族间流传开来;到了有宋一朝,才成为民间的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

放风筝,最好是在清明前后。

少雨、微风、多云的天气,最是适宜。

清明刚过,李行之便有了放风筝的兴致,这是他儿时最喜欢的乐事之一。当然,这么有趣的事,自然少不了二郎了。

李行之把早已经切好的竹篾拿了出来,旁边已经摆放好了各种制作风筝的材料,诸如纸、浆糊、各种颜料、笔等等。李行之小时候,因为家在山区,竹子多,也学着做过风筝,现在有了这么齐全的材料,也忍不住心痒痒。

在二郎好奇的目光中,李行之那了几根竹条,和几根较细的线,缠缠绕绕的,不时把竹条轻轻的弯曲一下,很快,一只风筝的骨架就做好了。李行之拿起来看了看,心里颇为满意,虽然有些粗糙,但还是有了些模样。

旁边偶尔有仆人走过,都要好奇的瞥上一眼,心里也满是疑惑,也不知道自家郎君又再做什么,这次竟然弄出一个烂竹架子。

李行之却没有功夫理会其他人的看法,仔细的打量了风筝的骨架,又略作调整。然后,他把骨架平放在铺着地上的大纸上,在纸上画出略大的轮廓,然后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把纸剪下来。最后,把骨架放到剪下来的纸上,用浆糊糊好。

接下来,是很重要的一步,描绘图形。

风筝上画的图形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鹰鸟、沙燕、蝙蝠等,李行之这次做的就是燕子风筝。

他在上面画了一只大大的燕子,虽然他没有学过国画,但是画这东西,却不需要多少绘画的功底。

然后,他又在燕子的下腹和两翼上画了几只蝙蝠,这可是有讲究了,这燕子,又名福燕,而蝙蝠,又是“遍福”“遍富”的谐音,福燕中画蝙蝠,便是“福中有福”了!而李行之在燕子身上共画了五只蝙蝠,也有“五福临门”的含义在里面!在民间,人们总能想出各种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