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 才忧人狂欺生人 山河血

首页
关灯
护眼
隐藏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第96章才忧人狂欺生人

几乎是从洋务运动开始,中国便开始了追求学习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道路,而这个道路却是曲折非常,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再到“西学为用,中学为体”再到“全面学习西方现代科学”,这个过程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更新最快

直到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的科学研究制度化才开始初露端倪。然而学术上的推进,除了各教会学校的研究机构和中国科学社等一些零星的研究机构外,并没有完整的科学体制作为保障。列强之环伺,国家的积弱不振,刺激着抱定“科学救国”的学人们的神经。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制度来保障学术的进步遂成为了紧迫的时代课题。

在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设立中央研究院一事便提上日程。民国十六年五月,开始成立中研院筹备委处,次年六月中研院正式宣告成立。

依照其组织法,中研院直隶于国民政府,为民国最高学术机构。就系统而言,为国民政府治下的一院,就性质而言,则为纯粹的学术研究机构。全院分行政、评议、研究三部,设院长一人总其成,而全院的中心自然在研究与评议两部。研究由各所在所长领导下展开**研究,力图通过网罗的顶尖科研精英为全国各学术机构的树立一个标杆和导向。研究院内各学科的学者之规模确可谓是灿若群星,有人这样评价当时的中央院。“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虽说论其排名,中研院工程研究所并不显眼,可无论是南京政府还是中研院本身,都深知中国欲富强,必须全力发展工学,发展工学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样也是国家安全的需求,为此,尽管工程研究所与世界顶尖水平相差甚远,但工程研究所从未放弃过对工程技术研究的追求,并且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成立各种试验工场,以研究适应中国需求的各类工程研究技术。

上海白利南路,钢铁试验工场严隶属中研院工程研究所,由工程研究所所长、中研院首批院士、钢铁专家周仁创办,这个研究所刚一建立,便从美国进口了500千克三相电弧炉和一吨锻锤等设备。当时国内还很少有合金钢生产,炼钢生产方法也很落后,他们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合金钢的研究和试制工作,毕竟合金钢更符合未来钢铁工业的发展需要。

清晨,钢铁试验工厂的大门刚一打开,在工人们进入工厂的时候,一辆自行车响着铃声骑入工场,然后径直停在工场边那栋两层西式小楼的一楼前,此时这里已经停了好几辆自行车,骑车的青年甚至都没有锁车,便直接进了办公室。

“你们看报纸了吗?”

扬着手中的报纸,周行键看着早就了办公室的众人,他的老师工程研究所所长周仁同样也到了。

“那个盛老四,这下子是彻底的把汉阳给败了!”

扬着报纸说出刚刚看到的新闻时的,周行健这才注意到,办公室内的众人表情均显得很是难看,再一看办公桌上,可不是都摆着的报纸,或许对于其它人来说,盛老四一夜输掉三百多万,不过只是一场惊人的豪赌。但对这钢铁试验工场的这些研究员来说,他们所看到的却是盛老四输掉的却恰恰是中国钢铁的希望。

“你们说,那管明棠赢了这汉阳铁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